发展散装水泥节能降耗
水泥是高耗能产品,在其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危害人类身体的粉尘。过去对水泥都是使用袋装,传统的袋装水泥包装要用80年才成材的红白松制作木浆造纸,每吨纸消耗木材5.5立方米,而且废纸袋难以回收利用。袋装水泥在运输过程中极高的破损率使其所到之处扬尘弥漫。
散装水泥,即水泥在工厂生产出来后,直接用专用设备或容器输送到工地,尽可能地避免运输及施工过程中产生扬尘。据专家测算,每使用1万吨散装水泥可减少水泥损耗450吨;减少对大气粉尘排放450吨;节约包装用纸60吨,折合优质木材330立方米。2006年,我国发展散装水泥减少包装袋94亿只,节省包装费用211.5亿元,由此节约能耗807.4万吨标准煤。
商务部将发展散装水泥作为商务部节能降耗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确定了以提高水泥散装率为中心,围绕在城市推广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加强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
预拌混凝土利用固体废弃物
从1985年2月,我国水泥厂建成全国第一套散装水泥计量衡和第一座散装水泥发放库,散装水泥发展至今已走过50年的历程。从2004年开始,商务部会同建设部等有关部门率先在全国124个中心城市启动了禁止在城市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工作。目前,全国执行这一标准的城市已达到300多个。
新型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成分配比,避免了现场搅拌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的建筑质量隐患,形成了一套可追溯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了建筑物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工厂化生产方式还带动了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
逐渐形成节能产业技术链
散装水泥的发展带动形成了一条专业化的散装水泥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和技术链,并催生了散装水泥流通装备制造业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新兴行业的兴起,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但散装水泥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平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市场与贸易发展处主任杨东旭认为,目前阻碍散装水泥发展的最大因素是资金。早在1998年,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就联合制订实施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生产、使用袋装水泥的企业和单位,分别按每吨1元和3元的标准征收专项基金,用于各地散装水泥的推广工作。但由于收费标准偏低,力度有限。
散装水泥发展空间很大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散装水泥使用率已达到40%,与美国相比仅及一半。但杨东旭依然信心十足,“这说明,我国散装水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推进散装水泥的发展,关键在于人们观念意识的改变。日前,商务部研究院、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以及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全国散装水泥50年成就展示活动”,系统地总结我国散装水泥50年来行业发展成果和技术等综合配套能力的提高,并组织了国内多家水泥生产和运输企业论坛。